近日,基于液電效應的太陽能電池板資源回收技術研究項目通過青海省科技廳項目評估,由國家電網青海電力科學院牽頭實施。標志著中國在廢棄太陽能電池規模化、能耗低、成本低的資源處理和回收技術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對促進中國新能源發電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社會、民生和經濟效益。項目整體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新增和累計光伏安裝容量居世界第一。近年來,青海依托區位優勢打造光伏產業整個產業鏈,成為全球最集中的光伏電站。光伏發電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太陽能電池板老化、退役、回收的問題,會產生大量的固體垃圾。太陽能電池板的使用壽命為20至30年。預計到2050年,中國將有2000萬噸廢棄光伏組件,而青海省作為光伏電站累計安裝容量排名第一的大省,如何關注太陽能電池板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回收。
為應對挑戰,國家電網青海電力科學院與Xi交通大學聯合實施的“基于液電效應的太陽能電池板資源化回收技術研究”項目于2018年初成立并實施。據項目組介紹,目前我國廢舊太陽能電池板的拆解工藝比較原始,回收方式落后容易產生廢液和廢氣,無法有效分離有價值的成分,消耗大量能源,同時環境風險高,對拆解場所的生態系統和居民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同時,廢舊太陽能電池板也是資源寶庫,光伏組件的大部分可回收材料都是可用的。
圍繞新能源發電產業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項目突破了傳統電池板拆解工藝的束縛,開發了基于液電效應的太陽能電池板資源回收設備,提出了新型環保電池板資源回收工藝。該項目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
據悉,該項目利用液電效應回收太陽能電池板的關鍵解離過程發生在自來水中。在回收過程中,既不使用化學試劑,也不產生廢水和廢液,同時避免了灰塵污染,使回收過程無害,具有明顯的環保效益。利用本項目研究的粒徑分布特點,可以回收玻璃、金屬、硅粉等不同類型材料。解離后的太陽能電池板;同時,與傳統的機械拆分相比,材料浪費更少,破碎效果更好。該項目具有環境污染小、能耗低、經濟效益高的優點。太陽能電池板可以用于我國,可以解決環境污染。
據了解,2019年,國家重點R&D計劃“可再生能源和氫能技術”將光伏組件回收處理成套技術和設備納入指南,旨在研究低成本的綠色拆解技術,實現主要高價值組件材料的可再利用。國家電網青海電力公司專注于電力能源行業的前瞻性技術,布局太陽能電池板的退役回收研究,在資源回收技術、設備處理和標準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未來,他們將繼續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抓住行業技術制高點。
文章來源:http://www.bjxingyerongda.com | 電池回收、回收電池、18650電池回收、鋰電池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