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回收行業背景。
近年來,隨著新一輪能源革命的興起,包括中國、歐洲、美國、日本和韓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開始大力發展新能源動力汽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帶動了鋰離子電池需求的增長。隨著鋰離子電池需求的增加,鋰離子電池制造商的產能不斷擴大,因此鋰離子電池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從中國鋰電池的市場規模來看,2016-2021年,中國鋰電池的市場規模呈現出穩定的增長趨勢,同時也帶動了鋰電池回收市場規模的穩定增長。根據有效數據,到2025年,中國退役動力電池將達到137.4GWh,廢舊電池將達到96萬噸,到2030年將達到300.1萬噸。根據各類電池單噸回收收入計算,相應的市場空間約為1406億元。
鋰電池回收前景廣闊,技術和產能布局領先。
隨著退役鋰離子電池市場規模的擴大,各行各業的企業紛紛涌入鋰電池回收軌道。目前,動力電池回收企業主要有動力電池制造商、電池材料制造商、第三方電池回收企業和汽車制造商四大類。
中國主要電池制造商,如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空、國軒高新、億威鋰能、新旺達、蜂巢能源、富能科技等。除此之外,韓國領先的動力電池企業LG新能源也在加快電池回收業務。
最引人注目的是“鋰電池矛”寧德時代。2023年1月29日,寧德時代控股子公司廣東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計劃在廣東佛山投資238億元,建設一體化新材料產業生產基地,覆蓋廢舊電池材料回收50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生產、負極再生石墨制造等項目。項目建設期預計為4年,項目建設預計用地面積約2965畝。
2023年,廣東邦普進一步投資鋰電池回收,希望進一步擴大鋰電池回收行業的市場份額。2021年,廣東邦普循環建設了221個電池回收網點。2021年,中國回收了50%的廢舊動力電池資源,在中國排名第一,位居世界前三。目前,邦普在全球擁有七大生產基地,設立了五大科技創新平臺,積極與產業鏈上下游和科研院所開展戰略合作。
目前,廣東邦普有能力每年處理12萬噸廢舊電池,鎳、鈷、錳金屬回收率達99.3%。當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廣東邦普投資鋰電池回收,促進了公司鋰電池材料和回收業務的發展,保證了公司上游的關鍵資源和原材料供應,降低了公司的生產成本,提高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從大客戶合作的角度來看,寧德時代的子公司廣東邦普與格林美和梅賽德斯-奔馳中國建立了鋰電池回收合作。合作的關鍵內容是,在廢舊電池的回收處理技術方面,梅賽德斯-奔馳中國的退役鋰電池將由格林美和邦普處理,回收的鎳、鈷、錳、鋰等關鍵原材料將再次供應給寧德時代的供應鏈,用于生產梅賽德斯-奔馳的新電池。上下游產業鏈的合作可以充分利用不同環節的優勢,從而減少行業信息差異,提高廢舊電池的經濟價值。
然而,當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仍然很難布局鋰電池回收。目前大部分回收電池來自工廠或企業的電池廢料,回收渠道相對清晰。但隨著新能源汽車報廢潮的到來,未來個人車主報廢的電池將成為電池回收的主要組成部分,電池來源廣泛分散。當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作為電池制造商,沒有第三方回收企業有廣泛的回收渠道,需要下游4S門店、維修點、電池租賃網點的配合。
此外,中國鋰電池回收系統的建設仍然不夠規范。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截至2022年8月底,已有190多家汽車生產、動力電池綜合利用等企業在全國各地設立了10235個回收服務網點,但實際上很多網點還沒有開展這項業務。目前鋰電池回收主要來自R&D實驗和制造產生的廢舊鋰電池,很少有真正從新能源汽車中回收退役鋰電池。
除了動力電池制造企業,電池材料企業也在加緊鋰電池回收的布局,如贛鋒鋰業、天齊鋰業、華友鈷業、騰遠鈷業等。,所有這些都有自己的廢舊電池處理工廠。其中,贛鋒鋰業于2020年擁有34000噸廢舊電池處理生產線,建立了每年可回收10萬噸退役鋰電池的大型綜合設施。贛鋒鋰業將在2022年形成1萬噸碳酸鋰的回收規模,預計2023年將形成25000噸碳酸鋰的回收規模。與此同時,贛鋒鋰業還簽署了江西新余電池總產量3.4
與動力電池制造商和電池材料企業相比,第三方回收企業一般通過自建回收網絡實現電池回收和資源利用,回收技術更加成熟和專業,代表企業包括格林美和天奇的金泰閣。格林美目前在武漢、荊門、無錫、天津、深汕等地建設了5個動力電池回收處置基地,計劃在歐洲、北美、東南亞等地布局回收處理基地,計劃到2026年實現動力電池回收量30萬噸。在技術優勢方面,格林美采用超精準定向提取技術和內源鋁氟吸附率低的全功分組。
2021年底,格林美在中國建成了16個循環產業園,覆蓋11個省、直轄市。截至2022年上半年,在新能源業務已成為格林美主要收入來源的前提下,2022年上半年,格林美新能源電池材料業務實現收入105.22億元,動力電池回收業務實現收入2.57億元,僅占總收入的2.4%。總體而言,格林美的回收產能利用率并不高。2021年,格林美動力電池回收拆解能力為21.5萬噸/年,回收利用10萬噸/年,包202年。
汽車制造商布局鋰電池回收企業包括:SAIC集團、零跑汽車、愛馳汽車、廣汽埃安等汽車制造商。面對鋰電池回收軌道的逐步升溫,擁有豐富廢舊電池渠道的汽車制造商也投身于動力電池回收業務。由于對廢舊鋰電池的梯級利用和再生利用有較高的技術要求,汽車制造商往往需要與電池產業鏈企業或第三方電池回收企業合作,以便更好地開展業務。例如,2019年7月,寧德時代與豐田汽車公司在新能源汽車(NEV)動力電池的穩定供應和發展方面進行。
面對如此大的鋰電池回收市場,許多企業已經加入其中。雖然很多企業都加入了鋰電池回收領域,但總的來說,鋰電池回收市場處于行業發展初期,競爭格局相對分散,沒有龍頭企業,仍處于藍海競爭階段。面對看似誘人的鋰電池回收“蛋糕”,要真正“啃下去”并不容易。目前,電池回收行業仍有幾個主要問題需要解決:一方面,鋰離子電池回收行業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約70%的廢舊電池來自電池廠的不良廢料和實際廢料。
由于鋰電池回收行業存在一些問題,鋰電池回收行業發展空間大,規模大,但發展緩慢。因此,近年來,中國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委越來越重視動力電池回收系統的建設、環境污染和回收過程中的安全,并對鋰電池回收提出了相關政策和建議。
未來鋰電池回收趨勢。
隨著國家政策和標準的逐步完善和完善,未來鋰電池回收行業的技術和標準化水平將進一步提高。但鋰電池回收行業的競爭格局仍處于“小、散、亂”的局面,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處于行業發展初期,沒有龍頭企業。2013-2021年,動力電池回收企業注冊量從214家增加到25000家,特別是2021年,中國動力電池回收企業注冊量達到24000家左右,遠遠超過前幾年的總和,參與者眾多,幾乎覆蓋了新能源汽車鏈工廠。
目前動力電池回收現狀:梯級利用處于起步階段,直接拆卸回收已經經濟。動力電池回收方式需要梯級利用+拆卸回收。梯級電池多為磷酸鐵鋰電池,隨著循環次數的增加,磷酸鐵鋰電池容量呈緩慢下降趨勢。當電池容量下降到80%時,從汽車上退役的磷酸鐵鋰電池仍有更多的循環次數,具有更高的梯級利用價值。因此,鋰電池回收主要是短期直接拆卸回收,經濟性強。雖然梯級利用技術目前還不成熟,主要是試點項目,但梯級電池的使用仍然是。
由于鋰電池回收的技術壁壘,未來擁有渠道和技術優勢的白名單企業將更具優勢。2022年11月,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四批動力電池回收企業名單。寧德時代、格林美、華友鈷業、南都電源等多家上市公司的下屬企業將上榜,前三批已發布的名單將疊加,國內將有80多家動力電池回收白名單企業。在渠道回收方面,由于報廢汽車來源廣泛分散,報廢汽車龍頭企業的回收量只占報廢總量的4%,渠道回收能力構成行業核心壁壘。此外,隨著市場的擴大幅。
總的來說,鋰電池回收正在成為一個政府導向明顯、參與眾多企業的新興產業。隨著行業的發展越來越規范,新一輪的洗牌將會出現。在這個過程中,有渠道和技術優勢的白名單企業有望脫穎而出。
文章來源:http://www.bjxingyerongda.com | 鋰電池回收、電池回收、三元鋰電池、回收1865